彝三彩:在曲木史伍的坚守中,续写彝族器具文化的千年华章

 二维码
作者:彝族地区官网ꆈꌠꃅꄷꈄꏍ来源:彝族地区官网ꆈꌠꃅꄷꈄꏍ

3698d89f118b45177925f902a353b00.jpg


当凉山的晨雾漫过彝族村寨的木楼,火塘里的火苗映照着案台上正在髹漆的器具——红如玛瑙、黄似蜜蜡、黑若墨玉的三色在木胎上流转交融,这便是彝三彩独有的生命律动。作为彝族器具文化的璀璨结晶,彝三彩承载着一个民族对自然的敬畏、对生活的热忱与对历史的记忆;而曲木史伍,这位从大山深处走出的非遗传承人,正以女性的坚韧与创新的智慧,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跨越时空的光彩。

一、彝三彩:镌刻在器具上的民族史诗

彝三彩并非简单的“三种色彩”,而是彝族先民以自然为笔、以匠心为墨,在陶器与漆器上书写的文化密码。其色彩体系源于对天地万物的观察:红色取自赤铁矿,象征火塘的温暖与生命的延续,是彝族“火塘文化”的视觉图腾;黄色采自天然黄矿,代表土地的肥沃与谷物的丰登,凝结着农耕文明的质朴期盼;黑色则来自松烟与漆树,寓意山林的深邃与祖先的庇佑,沉淀着民族精神的厚重底色。三色交融间,日月星辰、鸟兽草木的纹饰跃然其上,或记录狩猎的勇武,或描绘祭祀的庄严,或再现节庆的欢腾,每一件器具都是一部可触摸的彝族史诗。

从实用器皿到精神载体,彝三彩的演变始终与彝族生活紧密相连。在传统社会中,它是盛装酒浆的漆器酒具,是祭祀祖先的神圣礼器,是婚嫁聘礼中的吉祥信物,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炊饮器具。其制作工艺更是凝聚着先民的智慧:从深山采土、手工制坯,到天然矿料调配、高温烧制(陶器),或木胎打磨、多层髹漆(漆器),数十道工序皆需手工完成,每一步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技艺。这种“天人共生”的制作理念,让彝三彩不仅是器具,更是彝族“道法自然”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。

二、曲木史伍:打破藩篱的传承者

在彝三彩的传承谱系中,曲木家族的名字始终与技艺的延续紧密相连。曲木史伍的爷爷是当地闻名的漆艺匠人,火塘边髹漆的身影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;父亲作为第三代传承人,不仅精进技艺,更在西昌创办“三彩彝族漆器厂”,让彝三彩从村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然而,当曲木史伍七岁**次拿起漆刷时,面对的却是“传男不传女”的传统禁锢——在彝族漆器传承中,女性曾被认为“手劲不足、难成大器”,更有“女子碰漆不吉利”的旧俗。

但对彝三彩的热爱,让这位凉山姑娘选择了坚守。她偷偷观察父亲制胎、髹漆的每一个细节,趁家人不注意时在废弃木胎上练习;面对大漆过敏带来的皮肤红肿、瘙痒,她用彝族草药涂抹后继续钻研;面对长辈的劝阻,她以“技艺不分性别,热爱方能传承”的信念回应。从车胎、补灰、打磨到勾线、填色、髹饰,40多道工序,她一练就是十余年。手指磨出厚茧,身上留下漆斑,却练就了“徒手勾纹不打稿”的绝技——无论是象征吉祥的“羊角纹”,还是寓意丰收的“谷穗纹”,她都能一气呵成,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。

2018年,曲木史伍正式成为家族首位女性传承人。此时的她深知,传承不仅是“守旧”,更要“维新”。当时传统漆器因造型单一、用途局限,面临“藏在深闺人未识”的困境。她带着团队走访村寨,收集即将失传的老纹样;走进高校,与设计师合作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——开发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茶具、餐具、装饰画,让彝三彩从“祭祀用品”变成“日常美学”;她改良髹漆工艺,降低大漆过敏风险,让更多人能接触这门技艺;更打破“家族秘传”的封闭,开办培训班,免费教授彝族青年,至今已培养37名新生代匠人,其中女性占比超六成。

三、从大山到世界:让彝三彩活在当下

“传承不是把技艺锁进博物馆,而是让它走进生活,被看见、被热爱。”这是曲木史伍常说的话。为了让彝三彩走出凉山,她大胆拥抱新媒体: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制作过程,从“深山采漆”到“火塘烘干”,从“三色调配”到“纹样创作”,300多条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亿次。视频中,她身着彝族服饰,在火塘边专注髹漆的身影,让“徒手画云纹”“一口漆刷用十年”等片段登上热搜,单条点赞量突破百万,网友们惊叹“原来传统技艺可以这么美”。

她更积极推动彝三彩与文旅、教育的融合:在西昌古城开设“彝三彩工坊”,让游客亲手体验髹漆乐趣;与8所高校共建实践基地,将彝三彩纳入艺术课程;带着作品亮相上海进博会、深圳文博会,让国际友人领略彝族文化的魅力。如今,彝三彩不仅成为凉山的“文化名片”,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——从城市茶室的漆器茶具,到博物馆的珍藏展品,再到海外华人的文化信物,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“古董”,而是能触摸、能使用、能传递情感的“活态遗产”。

结语:以匠心守根脉,以创新续未来

彝三彩的传承,是一曲跨越千年的文化长歌。从彝族先民在火塘边烧制**只陶罐,到曲木史伍在镜头前展示髹漆技艺,变的是传承的形式,不变的是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。曲木史伍的故事,不仅是一个人的坚守,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——她打破性别藩篱,让传统技艺回归“能力本位”;她拥抱时代创新,让古老器具融入现代生活;她敞开传承大门,让更多人成为文化的守护者。

当凉山的火塘依旧温暖,当彝三彩的三色依旧璀璨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门技艺的延续,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命力的绽放。在曲木史伍与无数传承人的努力下,彝三彩正从大山深处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以器物为媒,向世界诉说着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,也书写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动人篇章。这,便是彝三彩的力量,是传承者的荣光,更是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。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