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山产业发展 | 打造文旅康养目的地 凉山阔步前行

 二维码

投资凉山 2024-06-14 15:26


核心提示

用一句话概括凉山,那就是:一块自然天成与人文造化完美结合的旅游宝地。


凉山地处川滇交界、金沙江横断山、大江大河纵贯境内,立体气候明显,出产丰富多彩,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盛赞:“这里得天独厚!”


西风雄关马蹄急,茶马古道红尘卷。随着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聚集,又向四面八方发散开来,越西、西昌、会理等一批古城市在大小凉山沿线兴起,它们就像一颗颗绚丽的明珠,不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。


各美其美 文明自然画卷徐徐展开

“中国**的城市湿地”邛海泸山景区、“世界古冰川地质公园”螺髻山、“嫦娥奔月起飞地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、“藏彝走廊众山之母”恰朗多吉神山、“川南胜景”泸山、“地球边缘”龙头山大断崖、“遗世秘境”小相岭;泽润秀丽的邛海、水清岛美的泸沽湖、奇美壮观的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等享誉八方的景区景点均在凉山。此外,千年古彝文、“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凉山彝族火把节、“人类母系社会文化活化石”泸沽湖摩梭家园等展现出凉山独特的文化底蕴。


1935年5月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过凉山,在冕宁县彝海湖畔歃血结盟。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,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,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。


凉山是山水文化旅游康养资源的富集地,西昌是全国**彝族聚居区——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,拥有“民族风情、阳光度假”两大主题资源。彝、汉、回、藏、蒙古、苗、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在此繁衍生息,共同创造了多彩的民族风情。这里文旅业态串联成珠,山水生态资源丰富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从大渡河峡谷到金沙江畔,从邛海泸山到玛娜茶金,从泸沽湖到龙头山大断崖,瑰丽的景色,让人流连忘返。


凉山,山水奇观丽质天成,是一片资源富地,76个A级旅游景区奇观胜景美不胜收。这里人文厚重古韵悠长,是一片文化宝地。截至目前,凉山州已认定20项***、13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“山之奇”在这里勾勒。“第四纪古冰川地质公园”螺髻山、“川南胜景”泸山、“地球边缘”龙头山大断崖、“遗世秘境”小相岭……每一处无不峰峦起伏,坐拥山川奇观。


“水之秀”在这里泼墨。邛海泽润而秀丽,泸沽湖水清而岛美,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奇美而壮观,金沙江、雅砻江流域“高峡出平湖”。


“花之盛”在这里晕染。迎客索玛花怒放高山峡谷,浪漫蓝花楹簇拥大街小巷,缤纷油菜花泼染大地田野,美丽异木棉点亮一片粉黛,坚韧三角梅绽放城镇乡村……


历史之脉在这里延伸。西昌高枧古城遗址,实证了凉山汉代已设郡县;盐源老龙头墓葬群出土大量保存完好的青铜器物,被考古学界誉为又一“青铜王国”;会理古城、建昌古城南北对望;古南方丝绸之路,烙下文明互鉴印记。


民族之“花”在这里绽放。从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的彝文字,到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太阳历;从璀璨的手工银饰,到艳丽的彝族漆器;从古朴大方的会理绿陶,到庄重典雅的民族建筑,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。


红色之“光”在这里闪耀。1935年,红军长征过凉山,留下了“巧渡金沙江”“会理会议”“礼州会议”等重大历史事件,播下了革命火种,激励着凉山各族儿女砥砺奋进;刘伯承和果基小叶丹在冕宁彝海畔歃血为盟,书写了红军长征史上璀璨一页。

图片


全域全时全季 文旅产业生机勃勃

凉山月月有节会、季季皆精彩,邛海开海节、索玛花赏花季、民族电影周、乡村文旅节吸睛圈粉,火把节、戏剧节、音乐节、泼水节、烧烤节火爆出圈,全时全季旅游欢迎八方游客相聚凉山。


凉山,气候宜人,节会纷呈,是一片旅游胜地。民俗风情扮靓山水风光,火把狂欢搭配夏日清凉,音乐戏剧融入阳光康养。这里是中国攀西阳光度假旅游核心区,年均温度17℃至22℃,年均日照2500小时,空气优良天数达99%以上,“夏季清凉·凉山真凉”“冬季暖阳·凉山不凉”系列文旅活动让人流连忘返。


近年来,凉山州扎实做好“文化旅游”这篇大文章,深入推进文旅强州战略,持续做强“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”品牌,强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
凉山,政策叠加产业提速,是一片投资洼地。立足资源能源、特色农业、文化旅游“三篇大文章”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州委、州政府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,启动文旅强州战略,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,每年落实1.3亿元专项资金,支持文旅产业发展。


凉山,有大山、大水、大资源,是四川三大林区、三大牧区之一,有“山水田林湖”天然禀赋、“光热水土气”黄金组合。此外,这里还是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、四川“天府第二粮仓”,是长江上游农业资源最独特、最完整、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,农产品种类丰富、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青睐。


近年来,凉山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,绿色生态本底持续夯实,全州空气环境质量连续8年综合排名稳居全省前三,24个国考省考断面、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22年优良比例保持在100%;绿色动能更加强劲,建成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全省**,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

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。安宁河谷生态本底好、风景优美,具有山水林田湖等多元的生态与景观要素。不仅横断山脉、螺髻山、泸山等群山环绕,森林覆盖率超过50%,且支流众多、水系丰富,邛海、彝海湖面开阔,水质较好,具备一体化联动发展的良好潜质。


近年来,凉山旅游由表及里、从小到大走上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兴旺之路。充分发挥天然资源优势,促进阳光康养与文化体验、乡村旅游融合发展,凉山州将重点打造安宁河谷阳光康养医养、大凉山民族文化体验、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、“三江”高峡平湖观光、航天科技旅游、南方陆上丝绸之路、红军长征线路等旅游品牌,建设国际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。


万紫千红花不谢,冬暖夏凉四时春。西昌,一城阳光一城春,尽管岁月更迭,四季交替,但唯有这里春天永驻,冬暖夏凉。“一眼千年,穿越盛唐”的唐园保存着1300多年前,唐嶲州城的一段古城墙遗址;600年历史的建昌古城曾是联通滇藏的茶马古道商贸重镇,川滇及多种风格的建筑体现其兼容并包;历史文化聚光灯不仅照射在建昌古城、唐园,也照射到距主城区约3公里的高枧乡中所村汉晋古城遗址上;大石板古村距今已约有600余年的历史,曾经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。如今,在大石板古村,还能看到古村、古屋、古树、古井、古寺……


螺髻山地跨西昌市、德昌县、普格县,古冰川运动与地理气候、生态环境完美融合,孕育出绝美风光。2002年,螺髻山被评为***风景名胜区,2006年,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如今,螺髻山景区正全力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,创建提升项目取得重大进展,预计今年6月完成全部项目建设。


泸沽湖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,有着优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,群山环抱、山下有湖、湖中有山、山湖相拥,空间层次丰富,与当地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相融合,形成了世界**的摩梭文化景观。凉山提出“世界旅游目的地、文化景观遗产地、摩梭家园共富地”三大目标,探索四川泸沽湖的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。


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,是彝族传统佳节——火把节。2016年凉山彝族火把节被列为***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试点项目,被称为“东方的狂欢节”,这是一场民间的“全民狂欢”。彝人把火把节称为“眼睛的节日”,而每年11月20日的彝历新年便是“嘴巴的节日”,节日期间,大家尽情享受一年勤劳收获的硕果。


凉山,秉承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,做精做强文旅康养产业,从而带动民族地区绿色、可持续、健康发展。2023年,凉山州地区生产总值达2261.1亿元,全州接待游客4900万人次、实现旅游收入540亿元。


凉山,有一个梦想:真正建成一个“处处皆风景、处处可旅游”“到处是景区、遍地是游客”的全域全时全季旅游目的地。如今,这个梦想正照进现实。

图片


图片
投稿信箱:2296472612@qq.com
来源:凉山州人民政府官网


分享到: